找到相关内容53篇,用时1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論南方上座部佛學

    。另外,南方佛學關於瑜伽所依的心法生滅作用等解釋得也很透徹。在「解脫道論」和「淸淨道論」裏都扼要地將平常心思的起伏經過歸納為十二種作用,而概括為九類。一、在平靜的狀態時稱為分心。二、動念時生起警覺...作用,名叫速行心。八、假使境界強盛,便繼續引起反省或者熏習的作用,這名果報心。九、從這裏仍舊恢復到平靜狀態,所謂分心。在唐人的著述裏(如「唯識樞要」等)通稱以上所說為「九心輪」,形容它的周而復始地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1839969.html
  • 法念处乙、五取蕴

    分心。当你来回地在分心的前后观照名法时,就会看到他供花时的心路过程。如果他在供花时生起欢喜心,而且知道善业会带来善报,该心路过程中的速行心就三十四个名法,这些名法就是行。虽然它们是无常的,一生...色的生起,这是色的坏灭;这是受,这是受的生起,这是受的坏灭等等」是对名色法的三种观法。「这是色」是指只有色法而无其它。根据《阿毗达摩藏》,色法二十八种,即四界及二十四种所造色。你应该依色法的四个层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6.html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禪法

    是进入禪那之前非常接近禪那的定;安止定就是禪那(jhàna 心的完全专一状态)。  这两种定都以似相为对象,二者的差别在於:近行定的诸禪支尚未开展到强而有力。由於这缘故,在近行定时「分心」(bhava?ga生命相续流)还能生起,而禪修者可能会落入分心。经验到这现象的禪修者会说一切都停止了,甚至会以为这就是「涅槃」。事实上心还未停止,只是禪修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察觉它而已,因为分心非常微细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5.html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

    开展到完全强而有力。由于这个缘故,在近行定时“分心”(bhavan%ga,生命相续流)还能生起,而禅修者可能会落入分心。经验到这个现象的禅修者会说一切都停止了,甚至会以为这就是涅槃。事实上心还未停止,只是禅修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察觉它而已,因为分心非常微细。   为了避免落入分心,以及能够继续提升定力,禅修者必须借助五根:信(saddha^)、精进(vi^riya)、念(sati)、定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5454242.html
  • 正业

    方法、从身、语、意发展出良好的品行。   此外,当我们修习正业、转化恶习时,很可能会分心之事和不良冲动自然出现。但我们不该对此感到惊慌,因为明亮的太阳,显然比朦胧半遮的太阳,投影更为深黯突出。我们该...快乐,但对快乐的追求,可能使得我们多造恶业。例如,为求自乐而杀生、诈骗、偷盗。如果不知怎样持身涉世,我们此刻便可能是在给他人制造痛苦,并为自己的未来种下苦因。   不善之业从何而起?起自因无明而的我...

    阿康图库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743801.html
  • 奘译《大乘成业论》——赖耶缘起业感流转说的建立

    故成九心轮。  由于最初从“分”出发,最后又归结到“分”,所以窥基认为实际上只有八心。依赤铜牒部学者的看法:-(1)“分心”是三的根本心,即是生命内在的心体,从过去一直到未来,在从五识而作业受果的过程中,从“分”生起后来的八种心。(2)“能引发心”,是根、境相接触时,“分心”为了要见外境而引起内在的觉用。(3)“见心”,因“能引发心”的活动,现起眼等识,直见外境。(4)“等寻求心”说明...

    王联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561684.html
  • 阿赖耶识成立之依据及意义探微

    留给我们思索的重要问题。部派佛教时期,名部派佛教大德对解决这一问题,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模式。南方上座部提出了富有特色的“九心论”,用“分心”来说明轮回的主体。同时,大众和上座等主要部派,在其发展的...其意义是不同的,两者不能相互混淆。  大乘唯识学建立阿赖耶识的观念,其思想来源是由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时代萌芽、发展的本识,或者如上座部所说的分心之观念。  上座部所说的“分识(心)”,在《摄大乘论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4341105.html
  • 从印度佛教史看唯识学

    法聚论所明的心色二法,其实偏说心与心法;又说九心轮义,九心轮义是佛学上的知识论,知识产?生的过程论:一分心,即平静无念的心;二能引发心,就是平静的心,忽然?遇了境界的率尔堕心;三见心,就是五官直觉;四等...回忆;九分心,仍然堕入平静的分?心位。这在大乘唯识说,心识生起过程,只有率,寻求,分别染净,等流等五个程序,是详密多了。吾人认识外物,都是从最初动念,至认识止,都要经过九心轮。这分心在成唯识论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2243057.html
  • 巴利文词汇集

    是临死速行心(一生中最后一个速行心)的对象,不是死亡心(一生中最后一个心)的对象。死亡心与同一期生命中的分心及结生心缘取相同的对象,即前世临死速行心的对象。而今世临死速行心的对象将成为来世结生心、分心、死亡心的对象。  作意-注意。作意是心遭遇对象时的第一前线,它将相应的名法导向对象,因此它是五门转向心与意门转向心的重要成份。这两种转向心能打断分心流,形成心路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。  遍处色-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349839.html
  • 解读《正见经》(续1)

    ”即是潜意识心相续流,也就是阿毗达磨所说的“分心”。随着胚胎的发展,“意处”开始发展,同时其他处也开始发展。总括来看,“六处”的产生与发展,是因为“名色”这精神与物质的复合体在投生时生起,并且持续在...感官不能作用。我们能分辨出这是一个身体,是因为身体是活的,也因这活的身体,其他的感官才能发挥功能。死尸虽各种器官,但已无法发挥其感官的作用(无六处的功能)。  “意处”即是“分心”,在每一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3852554.html